当前位置:资讯 > 论如何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服务
论如何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服务

2014年07月09日


    近几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速增加。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101.2万件,同比增长18.1%,突破了一百万件;授权专利67.2万件,同比增长26.8%。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明显。
     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申请量呈现大幅增长申请中的大部分是发明专利,分别为60%、87% 以上。
     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国内有效职务发明拥有量的35%以上。国外专利申请增长明显,例如2011年中科院国外专利申请增长达60%。尽管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水平较高,研究资源丰富,科研学术文章多,科研影响力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固有的传统思维,判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成果的标准多是学术文章和各种获奖。科研系统的研究者也大多感兴趣于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而长期忽视将科学发现直接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可能,最终导致专利转化率不高,并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尽管近些年,科研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已越来越重视科研的专利转化,专利转移转化工作普遍开展。但从目前的现状分析,这个问题仍是困扰科学研究向产业化迈进的核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深入分析目前科研机构专利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政策和解决方法,提出探索提高专利转化率的出路。

一、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现状

1.重视文章发表

     专利转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将科研的工作重点放在学术文章的发表和获奖等级上,研发体系中是以成果、知识为导向,而不是以商品、市场为导向。由于高校中对科研工作者的评价多要求发表文章数量和质量,或申请授权专利的数量等,对成果是否具有产业价值并不严格要求。使得丰富的创新成果大多停留在论文和实验记录等阶段,忽略了对科学发现的产业化分析和评价,所申请的专利在撰写之初就存在严重的脱离专利技术的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专利不具有转化价值或难以推广转化。

2.市场导向不足,科研机构缺乏产业化平台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们被认为是从事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而产业化的产品生产和技术革新大多被企业所承担。在判定科研成果的标准中未将成果转化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所研究的课题项目多为国家财政支柱,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或 863,973等。基金支持的数目并不能全部支持其搭建产业化平台。而大多数实验室即便联合合作,也仅仅是基础研究方向方面。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中,真正由企业提出立项或者与企业共同申请专利的不到20%。据有关机构调查,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方面非常突出,但也仅为25%。

3.科研工作者缺乏专利基本知识和实战经验
     大部分科研院所并没有专门设立专利事务的部门,在申请阶段仅仅靠自身撰写科研发现,并委托相关专利代理人进行后续步骤。这些科研工作者并没有受过良好的专利法律方面的培训,严重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从专利撰写和保护等方面,缺乏产品市场的把握,这将为后续专利成果转化带来障碍。并且,据调研发现,仅上海生科院和清华大学配备有较为专业的专利转化人员,大量的高校和院所都处于没有专业人员的境况,最终导致具有高科技成果的专利,没有渠道进行转化。

二、提高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的解决办法
     如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对这些科研机构的专利服务水平,让他们在基础研究的同时,能够将科学发现顺利地转化为专利保护和产品,是代理机构以及政府专利相关部门必须面临的课题。

1.代理机构中设立针对科研专利的管理部门
     科研机构的经费多来自国家拨款,过分要求科研机构自身建设专利管理部门是不现实的。专利代理机构可整合资源,有条件根据自身特色,配备具备良好学术背景的专业代理人员并点对点服务科研机构。这种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专利管理部门可与高校签订长期合同,负责其专利申请的组织与督促,跟踪某科研领域相关专利的动态,指导专利的撰写方向和保护范围,向科研工作者提供建议,专利后续维护和授权后的专利转化等。尤其对于专利转化,科研机构缺乏市场的敏锐感,而代理机构长期从事企业的专利代理工作,有丰富的专利转化事务的经验,代理机构可通过自身优势,建立客户之间的信息相关性分析,帮助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工作。
     尽管类似服务在某些代理机构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一些专利托管机构也不断出现,但远未实现规模化制度化。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和地方的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出台针对上述服务内容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和和服务标准,推动这些针对科研机构的定向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同时,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由于科研机构本身是技术人才的孵化器,对科研机构进行长远业务布局的代理机构也可望获得更高的声望与业绩。

2.加强政府职能机构的服务意识
     知识产权局不仅仅是专利审查部门,也承担着专利知识普及工作。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基础研究和知识生产的主力军,缺乏专业的专利基础知识和经验,最终会严重影响基础研究和知识生产的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下,国家专利部门有必要尽快摆脱以往较单一的专利审批机构的形象,加快推进对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即从“我告诉你行不行”转变为“我建议你怎样可行”。国家专利部门可定期在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和培训,加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并针对其中的典型案例成立专门课题组进行专门的专利分析和扶持,为科研工作者如何更好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做出指导。目前,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正在开展专家咨询课题,听取技术专家对实体技术问题的决策建议,如果能进一步集思广益,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利律师、代理人、科研人员与审查员定期座谈,一同探讨专利技术发掘、专利撰写策略以及专利审查标准(答复审查意见)的重要原则,并形成成果向社会公众发布,相信能极大的促进技术成果的专利化、产业化。
     同时,专利行政部门还拥有广泛的资源,可建立科研系统专利成果汇总系统,并将此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入高校。在此平台中引入科研相关专利分析咨询和查询功能,方便科研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能便捷找到专利保护的最佳途径。

7*12

小时在线客服

10m

快速响应

多对1

专业服务

99%

问题解决率

关注我们

恒程创新服务

恒程汇

广东泰兆律所

首席知产官

恒程创新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7164810号-1